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(修复前)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(修复后) 采用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法重绘的“五福(蝠)捧寿”盘(修复前) 采用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法重绘的“五福(蝠)捧寿”盘(修复后) 日前,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人们这次将目光聚焦圆明园,缘起于7月14日下午,由圆...
第二批出土待修复文物首次亮相。 圆明园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,但文物专家却对修复工艺提出质疑。昨天,“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”召开,文物保护专家和修复专家对修复的20余件瓷器进行了评审,对相关修复工艺提出质疑,同时也为第二批圆明园修复文物制定了相应的标准。 据了解,首批修复文物属明清民窑瓷器,通过“白石膏配补”、“配补处描金&...
■摄影/袁艺 昨天,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“试验”性修复,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。不过,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,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。 ■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,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“展示修复”、“美术修复”、“考古修复R...
目前圆明园150件出土受损文物正进行修复和保护。今天下午,修复活动主办方将组织文保专家召开评审会,商讨并制定圆明园文物修复标准。 记者从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获悉,目前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,修复工作采取了“展示修复”、“美术修复”、“考古修复”三种方式。下午召开的“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̶...
今天,圆明园文物修复活动开始进行,并对大众开放。广大游客可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过程。圆明园首批修复的文物为20件瓷器,据悉,主要是在圆明园出土的官窑和民窑破损瓷器,包括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帝王使用的精致器具,也有宫女、太监使用的普通用具。 圆明园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预计在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之前全部完成。
1.国民党大员墓葬石器有皇家气度 在南京风景名胜区钟山灵谷寺后边的半山坡上,有一座风景优美、气度恢宏的墓地,这里鸟语花香、碧草如茵,但墓地前的石器更为引人注目:石牌坊、华表、经幢、花坛、花缸、祭台、石狮、石马等,均为汉白玉石雕制而成,工艺精美,气势雄伟,颇有皇家风范。此即为谭延闿墓。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谭延闿1930年辞世于南京,被蒋介石以国葬礼葬于此,成为此地的一个景点。 在很长时间里,人们...
10月18日,“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启动仪式”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广场举行。圆明园将首次到海外大规模摸底流失文物,一年内将向社会公布收获情况。 18日是圆明园罹难149周年纪念日。据圆明园管理处介绍,本月他们将派专人到美国、欧洲,对散落在国外的文物进行考察收集,包括收集各种圆明园文献、照片和考察各大博物馆内圆明园的文物。圆明园方面强调,此次寻宝活动并非追缴文物,而是摸清...
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的热度才减退不久,又有一件圆明园遭掠夺文物被法国拍卖行叫卖。据报道,法国博桑—勒费福尔拍卖行(Beaussant-Lefevre)日前公布,将于29日在巴黎德卢尔饭店公开拍卖一位法国将军的遗产,其中包括一件从圆明园掠夺回来的物品:乾隆年间的玉玺。对于这种行为,法国的有识之士感叹一些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。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,这件玉玺印章大小为9×10厘米...
自去年国庆节以来,圆明园管理处在大水法区域拉上了警戒线,禁止游客进入 在很多人心目中,大水法的断壁残垣是圆明园的象征。“我们现在安装铁栅栏只是临时措施。去年四川大地震之后,国家文物局对我们下了正式通知单,要求进行保护,但目前综合性保护方案还没有获批,安装铁栅栏只是临时措施。”昨天下午,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景点的保护向早报记者作出解释。 这位负责人表示,圆明园大水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